专业设置

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研究中心

2018年09月24日 20:26  点击:[]

 

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研究中心

2009年,在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研究基地”正是成立。基地专职人员14人,兼职人员9人,是在整合我校历史学、经济学、文学、音乐学、美术学、地理学等学科科研资源基础上建立起的地方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基地目前共有1个资料室,1个文物陈列室,1个草原文化信息网络平台,7个研究室:草原(民族)历史研究室、草原文学研究室、草原美术研究室、草原音乐研究室、草原经济研究室、郭尔罗斯文化研究室、瀚海文化研究室。2009年获批成为“第二批吉林特色文化研究基地”;2011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吉林省“十二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一、建设理念

吉林西部作为下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单元,位于科尔沁草原东北部,松嫩平原西部,面积约为26000平方公里,“一江两河”、广袤的草原、众多的泡泽,形成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吉林西部少数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基本的条件,东胡、鲜卑、扶余、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这里生存繁衍并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区历史上动态的草原文化纵跨数千年,内涵极为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艺术、军事、宗教、民族迁徙、部族冲突等各方面,研究探讨吉林西部地区蕴含草原文化的内容、特点、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研究必将会丰富东北历史文化内涵、有助于促进和提升白城区域文化水平,彰显区域民族文化特色。

因此,在草原文化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弘样草原文化,振兴白城经济”这一重要理念。地域文化环境是经济全面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组织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资源优势来发展自身经济特色,来招商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是草原文化研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因此,如何继承和发扬吉林省西部草原文化遗产,使之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白城地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成为了基地研究的重要使命。

二、取得成绩

2009年建设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基地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经过长时间的论证、讨论和咨询,我们确立了六大研究方向,即草原历史研究、草原宗教研究、草原文学研究、草原经济研究、草原艺术研究和湿地文化研究。构建了由历史学、文学、经济学、音乐、美术、地理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了研究团队。采取科学统筹、合理分工、跨学科协作,集体攻关运作方式,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把吉林西部地区草原文化的研究和应用推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在课题立项方面,基地瞄准学科前沿,在学术研究上既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更注重实际应用。积极为白城地区各方面的建设服务,力求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近三年我基地共申报立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3余项,院级课题36项,青年基金16项。特别是2010年我基地成功申请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发展专项基金《中国东北草原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获得了50万元的资金资助,购置了大量现代化的设备,为草原文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科研成果方面,我中心现已完成2批丛书的编撰工作,第一批的5本专著已经初版,好评如潮,特别是张树卿教授的《民族文化综论》一书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吉林省历史年会和民族学年会中都被列为重点推荐书目,书评累累,引证纷纷。第二批13本“草原文化研究”丛书以在吉林大学出版社印刷,年底既能刊行。丛书的出版丰富了草原文化的内涵,促进了学术文化水平的提升,极大的提高基地在学界的知名度。此外,近三年科研论文共发表98篇,所有成员都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张树卿教授的“草原民族观”系列论文,徐洁教授的“清末民初吉林西部蒙边地区经济发展”系列论文,汪澎澜教授的“乌泰人物研究”系列论文,宋彩霞教授的“玛拉沁夫的草原文学”系列论文,李姝副教授的“草原音乐”系列论文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了该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

在学术交流方面,基地自成立以来一直不断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为学科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进一步支持和加强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研究,基地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合作共同开辟了“草原文化研究”专栏,目前共发表校内外专家文章32篇,该专栏已经成为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研究成果交流与发布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2009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由白城市民委、白城市史志办和 “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研究基地”3家联合制定的《中国东北草原民族乡乡土志资料丛书编撰工作实施方案》在吉林西部全面推行,此次工作对弘扬地域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加强白城师范学院与各级政府和研究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将产生积极影响。到目前为止,各民族乡的乡土志编撰初稿已基本完成,特别是通榆县包拉温都乡的乡土志编撰情况在8个民族乡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其编纂人张树森老师受到国家领导的接见和表扬,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吉林西部草原文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200910月,基地同白城市电视台联合创办大型纪录片栏目《发现白城》,汪澎澜教授和徐洁副教授被聘为栏目的学术总顾问,为进一步挖掘白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全面展示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做出了贡献。总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创新研究形式,力争扩大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涵,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2013年,我校成功召开了首届中国地域性辽金史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辽金历史研究的专家参见了此次会议,此次研讨会达到了交流成果和沟通感情的目的。研讨会为理论建设、学术前沿和社会现实问题等方面提供了建设性的观点和成果,拓展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提升了我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知名度。

上述目标的实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是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下,基地全体同志力争团结奉献、各尽所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发扬成绩、克服问题,继续为吉林西部地方的文化、经济发展做出自已的贡献。

关闭